【編者按】人才是第一資源,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。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門類,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穩定和擴大就業、提高人力資源利用水平、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。
近日,新華網廣東頻道聯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策劃推出“職”面未來系列調研,深入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,對話業內資深人士,把脈產業發展新動向。
第五站走進“國際金融中心”——香港。
新華網廣州11月7日電(王航帆 陳雪瑩)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9778家,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香港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有哪些經驗可參考?香港如何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加強合作,優勢互補,共同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地?
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召開前夕,廣東省人社廳、深圳市人社局“組團”前往香港,與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、專家學者、業內人士,圍繞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展開探討。
“希望港澳服務機構能積極參與大會,共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創新成果,推動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?!睆V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、廳長杜敏琪表示。
招才引智 打造國際人才樞紐
“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,要配合香港,乃至大灣區產業的發展?!毕愀厶貐^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每個產業發展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去配合,產業對人才資源需求都很大。
為從世界各地吸納人才,香港采取了一系列“組合拳”,包括新設“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”、成立“人才服務辦公室”,并就多項現行人才入境計劃“拆墻松綁”,助力引領香港成為國際人才樞紐。
“產業發展需要市場主體作為支撐,大灣區擁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,香港需要與內地城市加強交流合作?!痹趯O玉菡看來,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創新開放的高地,不僅要推動灣區內的人才流動,大灣區城市還需要攜手面向全球吸引創新人才。

廣東人社部門與香港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召開座談會。新華網發(潘俊華 攝)
“作為行業組織,主要是協助香港特區政府做好人才規劃的藍圖,提供專業意見,搭建本地的人才庫?!毕愀廴肆Y源管理學會副會長呂燕明建議,企業需要創新招聘策略,例如通過社交媒體招聘,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福利和職業發展機會等,以吸引更多人才。
優勢互補 共促大灣區產業發展
隨著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的深入實施,香港與大灣區內地九市的聯系越發密切,香港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紛紛在內地開展業務往來,推動大灣區實體經濟、科技創新、現代金融等產業協同發展。
“香港在人力資源管理、招聘和培訓等方面,擁有先進的管理模式和豐富的經驗?!比f寶盛華大中華有限公司大中華地區高級副總裁徐玉珊認為,這些經驗可以通過合作和交流分享給內地企業,優化人才結構并提高專業服務質量,同時香港可以與內地企業共同開展項目,加強合作,實現共同成長。
目前,萬寶盛華已在深圳、廣州等城市,為當地企業提供人力資源解決方案。徐玉珊說:“這些合作不僅深化了香港與內地城市之間的交流和合作,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?!?/p>
無獨有偶。伯樂慧智人才服務(上海)有限公司于2022年初在深圳開設了辦公室,以便加強大灣區的業務布局。
在中國及國際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聯席主席黃家杰看來,隨著大灣區的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,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將大幅增長,香港需要與內地城市緊密合作,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人才短缺問題;香港還要發揮大灣區人才基地的作用,擔當“輸入人才門戶”的角色,積極引進全球人才,豐富大灣區的人才庫。
三地攜手 共建大灣區人才高地
“深圳是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之一,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在深圳舉辦,必然希望增加更多的港澳元素?!睆V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、廳長杜敏琪表示,希望港澳企業能提供更多優質崗位,為大灣區青年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,共同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。
“期望粵港澳三地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,通過大會探討促進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,探索更高質、更高效的人才戰略新方案?!痹诹私獯髸?,黃家杰有感而發。
“我們將動員各方力量,支持第二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大會?!睂O玉菡表示,香港具有國際化的基因,希望借助香港的經驗,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融合發展,助力大灣區人才高地的建設。
10月31日,在廣州市南沙區,粵港簽署技能人才評價合作框架協議,粵港澳合作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站揭牌,標志著粵港澳三地合作升級。

粵港澳合作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站揭牌。新華網發(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供圖)
“工作站的設立將進一步深化粵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?!卑拈T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表示,粵港澳合作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站,第一階段將作為“澳門職業技能認可基準(MORS)”一試多證專項合作的客房服務員定點考場。
廣東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,未來,粵港澳三地將繼續發揮各自優勢,探索在旅游餐飲、工程科技、護理服務等領域,拓展“一試三證”及“一試兩證”合作;開展大灣區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技術及規范對接,引進港澳地區在行業內領先、有較高社會認可度的培養評價規范標準;推進國家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在港澳推廣實施。